上帝之眼 全视之眼 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
我有宇宙无二 无上 空之死亡全视之眼 广视一切 宏观微观 人性美丑善恶 气场与能量 无我无身 无碍无惑 无情无欲 无私无人 般若与 涅槃 空瞳 同在 湛寂与真空 之 体 共存。至高至上,至尊至真。
千手千眼 全息全视 无我无人 无私无亲 , 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 充斥虚空 广达宇宙 宏观微观 粒子星系。
上帝之眼
上帝之眼,也称天命之眼、摄理之眼、普罗维登斯之眼或理性之眼、理智之眼、逻各斯之眼或全能之眼、全视之眼,常见的形式为一颗三角形的云及万丈光芒所环绕的眼睛,以出现在美国国徽及一美元纸币的背面而广为人知。
全视之眼(All-seeing Eye),又称上帝之眼(Eye of Providence),代表着上帝监视人类的法眼,常见的形式为一颗被三角形及万丈光芒所环绕的眼睛,以出现在美国国徽及一美元纸币的背面而广为人知。
正眼法藏涅槃妙心
佛教中有五眼,即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與佛眼。所謂正眼,即正五眼,或五眼正。而所謂正眼法藏,亦即為五眼正而萬法藏焉。
佛於眾中,稱為第一:佛在大眾弟子裏頭,說摩訶迦葉是第一個大弟子。
一日,佛於靈山會上,拈出一枝金色缽羅花示眾:有一天,佛在靈鷲山,拿一枝金色的缽羅花,出示給大家看。
時大眾默然:那時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都在那兒不知說什麼好了。默然,就是沒講話。惟尊者破顏微笑:惟有迦葉尊者,就在那兒笑起來了。破顏,他本來是很莊嚴、很鄭重其事的,可是這時卻笑起來了。
佛曰︰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實相無相,微妙法門,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付囑摩訶迦葉。他這一笑,佛就說了:「我現在有正法眼藏,這是個涅槃的妙心、不生不滅的,你說它有相嗎?又無相;你說它無相嗎?又有相!所以實相無相,無所不相。這個是不可思議的微妙法門,文字寫不出來的。現在我所教你們的,是教外特別地傳授的,我已經把這種法門傳給大迦葉了!」
復以金縷僧伽梨囑曰,轉授當來慈氏佛:僧伽梨,就是袈裟。又付以佛的袈裟,囑咐他說:「你拿著、保護著它,把它交給將來成佛的慈氏佛。」慈氏,就是彌勒尊佛。
尊者作禮曰,恭依佛敕:摩訶迦葉就向釋迦牟尼佛頂禮,說:「我要恭恭敬敬地依教奉行,我要保護這袈裟。」
後尊者以法轉付阿難:以後摩訶迦葉尊者又把這個正法印、正法眼藏轉付給阿難尊者。
即持僧伽梨,入雞足山入定:迦葉尊者就帶著這僧伽梨袈裟,轉入雞足山,在那兒入定。
雞足山,就在中國雲南。以俟慈氏下生:俟,候著。就在那兒等著彌勒尊佛將來出世。
如来佛祖拈花一笑的故事
一天,在灵山会上,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,并请佛说法。可是,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,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,从容不迫,意态安详。当时,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,唯有佛的大弟子——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。破言为笑。
于是,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,嘱告他说: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之旨,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。
释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广众之下,像这样一言不发,只是带在和他那不动生色的微笑,从容不迫,宁静安详,其中微妙究竟何在?
其实,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,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——一种至为安详,静谧,调和,美好的心态,这是不能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。这种心态纯净无染,无欲无贪,坦然自得,乐观自信,无拘无束,不着形迹,不可动摇,与世长存——即所谓“真如妙心”,亦即“普照一切、含藏万法”的根本佛法——正法眼藏之所在。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,仅只拈话微笑而已,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,但一切尽在不言中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,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。
如来拈花,迦叶微笑!这一笑便是天下灵山会上千万大众,唯迦叶一人一笑而得。何以故?唯迦叶一人大乘菩萨根基是也。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,是明心见性的人方可领会得,
《五灯会元·七佛·释迦牟尼佛》:世尊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是时众皆默然,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。世尊拈花,迦叶尊者一笑。这一笑便笑出了整个清明的世界,一直传到了今天,依然还是让人心动的向往。迦叶尊者那一笑的平静和宽容,是很多人用尽一生都无法体味的真实。